江西省贛州市於都縣(於都9鎮14鄉,你真的了解自己的家鄉嗎?......) |
文章来源:СѬ 发布时间:2025-07-05 08:34:05 |
我們生活在於都這個小縣城 以不同的角色和視角去感受TA 感受TA的人文風情 感受TA不落俗套的風雅 感受TA的呼吸 感受TA的溫度 我們以為自己 對於都這個溫暖的小城了如指掌 但其實 你真的了解於都嗎? 哪個鄉鎮麵積最大? 哪個鄉鎮麵積最小? 【於都縣總麵積】 2893平方千裏 於都縣地圖 截止到2013年,於都縣全縣轄9個鎮、14個鄉:禾豐鎮、貢江鎮、鐵山壟鎮、盤古山鎮、祁祿山鎮、梓山鎮、銀坑鎮、嶺背鎮、羅坳鎮、羅江鄉、小溪鄉、利村鄉、新陂鄉、靖石鄉、黃麟鄉、沙心鄉、寬田鄉、葛坳鄉、橋頭鄉、馬安鄉、仙下鄉、車溪鄉、段屋鄉。共有25個居委會、352個村委會。戶籍總人口111.5萬人 禾豐鎮 131.89平方公裏 禾豐鎮位於於都縣城南部,東與會昌縣白鵝鄉毗鄰,南與鐵山壟鎮相連,西與利村鄉交界,北與梓山鎮接壤,距縣城約25公裏。全鎮國土麵積131.89平方公裏,其中耕地麵積27169.4畝,山地麵積139574畝。2016年,全鎮下轄22個行政村、3個社區居委會,389個村民小組,總戶數18193 戶,總人口6.96萬人。有利邦、下堡等兩個圩鎮,鎮黨委下轄1個黨總支,34個黨支部,1464名黨員。鎮機關現有81名幹部職工。 貢江鎮 154.65平方公裏 貢江鎮位於於都縣中部, 貢水河畔,是於都縣最大的建製鎮,縣政治、經濟、文化中心。2016年,全鎮總人口24.8萬,轄26個村、15個居委會、352個村民小組。國土總麵積154.65平方公裏(其中山林麵積136853畝,耕地麵積23787畝)。 全鎮實現國民生產總值59.89億元,同比增長 9.6%;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.47億元,增長15%;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9.2億元,增長13.2%;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24431元,增長9 %。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到8884元,增長13%。 鐵山壟鎮 71.58平方公裏 鐵山壟鎮位於於都縣南部偏東,距縣城38公裏,東鄰會昌縣白鵝鄉,西、南連靖石鄉,北接禾豐鎮,於盤公路橫穿而過。轄8個行政村,79個村小組,3個居委會。轄區總麵積71.58平方公裏,其中耕地麵積6977畝,林地麵積78927畝;總戶數5575戶,總人口19829人,其中農業人口14700人。2016年,全鎮國民生產總值19260萬元,相比上年增長10%;固定資產投資1.2億元,相比上年增長20%;農民人均純收入3990元,相比上年增長10%。 盤古山鎮 156.57平方公裏 盤古山鎮位於於都縣南部偏東,東鄰靖石鄉和會昌縣曉龍鄉,南連安遠縣浮槎鄉,西毗祁祿山鎮和安遠縣塘村鄉,北靠小溪、利村鄉,是於都、會昌和安遠三縣交匯之地。鎮政府駐仁風圩,距縣城53公裏。2016年,全鎮總麵積156.57平方公裏,耕地麵積921公傾,林地麵積13086.67公傾,總人口23486人。 下轄山森、工農、橫城、仁風、和平、段仔、人和、下增、長龍、茶梓10個行政村,東村、西村2個居委會,134個村民小組。 祁祿山鎮 172平方公裏 祁祿山鎮地處於都縣最南端,距縣城45公裏,與安遠、贛縣接壤,因海拔1000多米的祁山、祿山而得名,轄區內有豐富的煤、鎢、稀土、鈾、鉛、鋅等礦產資源。2016年,鎮域麵積172平方公裏,其中耕地麵積10565畝,山林麵積23萬畝,轄11個行政村,2個居委會,94個村民小組,總人口1.3萬。境內天然闊葉林達6200畝,森林覆蓋率高達89.1%。 梓山鎮 174平方公裏 梓山鎮地處縣城東部、縣域中部,東與黃麟鄉相連,南與禾豐鎮毗鄰,西與利村鄉、貢江鎮接壤,北與嶺背鎮、段屋鄉交界。東西長達24公裏,南北縱橫20公裏,相傳因盛產木梓而有木梓山之說,故得名“梓山”。2016年全鎮轄24個村,2個居委會,375個村民小組,國土麵積174平方公裏,其中耕地麵積37139畝,山地麵積177398畝,水域麵積14997畝。總戶數19289戶,總人口71676人,其中農業人口68710人。設有33個黨支部,黨員1445人。 銀坑鎮 170.88平方公裏 銀坑鎮地處縣城北部、南北狹長,以產銀而得名,東與葛坳鄉相連,南與寬田鄉接壤,西與馬安鄉、橋頭鄉毗鄰,北與興國縣樟木鄉、梅窖鄉交界。地勢北高南低走向,丘陵多、平地少,地下礦產資源豐富,主要有金、銀、銅、鐵、鉛、鋅、錳、煤、稀土、滑石、石灰石等,交通方便,是興國、瑞金、寧都、於都的四縣通衢輻之地,有“於北交通樞紐”之稱。蘇區時期毛澤東、朱德、陳毅等多次到銀坑開展革命活動,1934年銀坑兒女隨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北上抗日達2000餘人,幸存者28人,為國捐軀有名有姓的革命烈士達1515人,誕生了共和國將軍方槐。全鎮25個村,1個居委會,365個村民小組,國土麵積170.88平方公裏,居有漢、佘、滿族人,年末總戶數1.8萬餘戶,總人口7.6萬餘人,年末耕地麵積41571畝,山地麵積171366畝。下屬黨支部33個、黨員1335名、村幹部118名。 嶺背鎮 147.29平方公裏 嶺背鎮位於於都縣中北部,毗鄰縣城,距縣城13公裏;東臨仙下鄉富坑村,車溪鄉五豐村、桃坑村,段屋鄉康梁村;南連梓山鎮塘貫村、源豐村;西接貢江鎮秀山村、紅峰村、長嶺村;北靠興國縣社富祥、留龍鄉。全鎮總麵積147.29平方公裏,其中林地麵積137397畝,耕地麵積30067畝,森林覆蓋率為75%,其中國家公益林15000畝。2016年,全鎮共有總人口67998人,其中農業人口64680人,非農業人口3318人,年末總戶數17584戶。下轄嶺背、東坑、長富、大窩、金星、金溪、陽田、下拔、元峰、小嶺、禾溪埠、禾溪、小禾溪、山田、蘭龍、水頭、錄田、大塘、布坑、燕溪、塘外、塘內、謝屋、上營、蛤蟆石、太陰山等26個行政村和1個於山居委會,共有村民小組378個,有29個黨(總)支部,黨員1173人。 羅坳鎮 168平方公裏 羅坳鎮位於於都西部,有於都西大門之稱。距縣城15公裏、贛州市45公裏。323國道、瑞贛高速公路、贛龍鐵路穿境而過,交通便利,區位優勢突出。全鎮區域麵積168平方公裏,耕地23355畝,其中水田21926畝、旱地1429畝,山地麵積179860畝,山塘水庫麵積510畝。2016年,全鎮下轄18個行政村, 279個村小組,人口55552人,農戶14121戶,其中農業人口45874人,農村勞動力29595人,勞動力資源豐富,年輸出勞動力14797人。現有21個黨支部,110個黨小組,黨員1159人(其中農村黨員1030人)。 羅江鄉 117.27平方公裏 羅江,又名羅家渡,位於於都縣境西南部,距縣城25公裏,離贛州市區35公裏,是古代贛南四大貿易集散地之一。全鄉轄有15個行政村199個村民小組,10555戶,總人口42246人,鄉域麵積117.27平方公裏,山地137961畝,耕地15834畝。 小溪鄉 160.85平方公裏 小溪鄉位於縣境西南部,東與利村鄉相接,南與盤古山鎮、祁祿山鎮相連,西與贛縣長洛鄉相毗,西北與羅江鄉相鄰,北與新陂鄉相交。東西寬18.5公裏,南北長18公裏。總麵積160.85平方公裏,其中耕地麵積1.19萬畝,林地麵積12.9萬畝。全鄉轄13個行政村,160個村民小組,6380戶,31026人。 2016年,全鄉農業生產總值達9427萬元,增長9.1%,農民人均純收入3125元,增長9%;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.2億元,增長18%;人口自然增長率控製在8.5‰。 利村鄉 148.22平方公裏 利村鄉位於於都縣西南部,距縣城15公裏,於盤公路、利園公路貫穿其間,瑞贛高速穿境而過。全鄉轄15個行政村,206個村小組,11020戶,36929人。國土麵積12911.91公頃,耕地麵積1174.6公頃,林地麵積10537.92公頃。2016年實現國民生產總值29643萬元,同比增長9.5 %,完成固定資產投資 4200萬元,居民儲蓄額達3.5億元,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84元,增長13%,新發展私營企業22戶,企業總數達88戶,新發展個體工商戶60 戶,個體戶總數達534戶。 新陂鄉 36.68平方公裏 新陂鄉位於縣城南部。境內東起覺村村九龍山、西至光明村大科組長達11.1公裏,南起義屋村新田坑、北至廟背村新圩縱橫9.9公裏。全境總麵積36.68平方公裏,屬丘陵低山地貌。全境四周小山環抱,形成了一個封閉式的長條形丘陵盆地。境內最低海拔為113米(廟背村下排),最高海拔為240米(移陂村象寨),相差127米。全鄉轄11個村(義屋、板塘、覺村、高田、廟背、中塅、新陂、移陂、塘坑、群聯、光明)122個村民小組,共有戶數6828戶,全鄉總人口26286人,耕地麵積9913.25畝,山林麵積49943.3畝。 靖石鄉 154.94平方公裏 靖石鄉地處於都縣南部,距離縣城46公裏。東與會昌莊埠鄉接壤,南與會昌曉龍鄉毗鄰,西與盤古山相連,北與鐵山壟鎮、禾豐、利村交界。於盤公路縱貫境中,濂江自南往東屈曲而下。2016年全鄉總麵積154.94平方公裏,其中山地20萬畝,耕地1.9萬畝,水域麵積0.4萬畝。共有10個行政村,191個村小組,5769戶,3.1萬人。 黃麟鄉 187.4平方公裏 黃麟鄉位於於都縣東部,距縣城27公裏,323國道、廈蓉高速和贛龍鐵路(高鐵)三線穿境而過,東鄰會昌縣小密鄉;南至禾豐鎮;西接梓山鎮;北靠寬田、沙心鄉,是於都縣的東大門;全鄉國土麵積為187.4平方公裏,其中有耕地20557畝,山地麵積23萬畝,臍橙種植麵積1.35萬畝,全鄉轄20個行政村,238個村民小組,總戶數9511戶,總人口38729人。 2016年,全鄉財政總收入745.79萬元;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891元,增長8%;完成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1.2億元,增長20%;人口自然增長率控製7.66‰以內;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500萬元,增長10%。 沙心鄉 54.76平方公裏 沙心鄉位於於都縣最東部,距縣城47公裏,全境除西北角與寬田鄉相接外,均為瑞金市的岡麵、九堡、萬田鄉所環抱。內設5個行政村,76個村小組。轄區總麵積54.76平方公裏,其中耕地麵積5919.7畝,林地麵積58500畝;總戶數2608戶,總人口10075人,其中農業戶數2186戶,農業人口9585人。2016年全鄉共完成財政總收入333.56萬元;各項存款餘額達1.35億元,比上年增長1.15%;貸款餘額達0.35億元,比上年增長34.6%。 寬田鄉 146平方公裏 寬田鄉位於江西省贛州 市於都 縣城東南部,西鄰段屋鄉 ,東接瑞金市,南連黃麟鄉 逕尾村、公館村、上關村、和睦村,西接段屋鄉寒信村、楓樹村、上塘村、高豐村,北臨銀坑鎮 上排村,屬丘陵山區,呈條帶狀,距縣城40公裏,距瑞金市政府駐地60公裏,距贛州市106公裏,距國道線、贛龍鐵路 10公裏 。截止2007年:轄區麵積146平方公裏,20個行政村,一個社區居委會,239個村民小組,總人口3.6萬人。境內有完中一所,中小學校一所,完小、村小17所,鄉黨委下轄設26個黨支部,黨員924名。 葛坳鄉 197.46平方公裏 葛坳鄉地處於都縣東北部,東臨瑞金市,北靠寧都縣,西接銀坑鎮,南鄰銀坑的汾坑。東、西、北高山連綿,中南部丘陵起伏,中部南北走向呈大塅,溪河往南流入梅江。最高點海拔832米,最低處海拔140米。2001年撤鄉並鎮,將原曲洋鄉撤銷並入葛坳鄉,現鄉政府駐葛坳圩,海拔160米,距縣城56千米。2016年末總人口67034人,耕地麵積30089.5畝,林地麵積186602.1畝。行政區域總麵積197.46平方公裏,轄23個行政村,295個村民小組,全鄉有黨(總)支部30個,黨員1070名。居有漢、佘、苗族人。 橋頭鄉 39.24平方公裏 橋頭鄉地處於都縣北部,是於都北大門,東與銀坑鎮琵琶村相連,南與銀坑鎮營下村、樟樹村和馬安鄉橋下村、上寶村毗鄰,西與馬安鄉貢布村和興國縣樟木鄉接壤,北與興國縣樟木鄉交界,距縣城50公裏,分別距興國縣城、寧都縣城38公裏、68公裏,319國道貫穿而過,具有良好的交通區位優勢。 行政區域麵積34.02平方公裏,山地麵積占65.91%,耕地麵積占16.01%,村莊道路占12.56%,河流塘庫占5.52%。2016年全鄉轄7個行政村,90個村民小組,現有人口17309人,新增人口162,人口增長率9.4‰。現有11個黨支部,黨員312名。 全鄉設橋頭初中1個,教師43人、學生595人;橋頭中心小學1個及村小學6個,在校教師80人、小學生共1525人;公辦中心幼兒園1個,其他民辦幼兒園2個,教師9人、入學幼兒212人。山塘3座,水庫3座。 馬安鄉 50.42平方公裏 馬安鄉位於於都縣北部,東與橋頭鄉曆逕村和銀坑鎮樟樹村、謝坑村相連,南與仙下鄉高興村毗鄰,西與興國縣傑村鄉接壤,北與興國縣江背鎮交界。國土麵積50.42平方公裏,鄉政府駐地馬安圩,距縣城50公裏。2016年,全鄉下轄7個村民委員會,146個村民小組,總戶數6121戶,總人口24318人,其中:男性12454人,女性11846人。耕地麵積1.0358萬畝,林地麵積4.79萬畝,養殖水麵麵積0.037萬畝。 仙下鄉 139平方公裏 仙下鄉位於江西 省贛州 市於都縣 中部偏北,西與興國 縣毗鄰,東西貫穿224省道 公路,交通極為方便;現各小村都已開通鄉村公路,從仙下圩可直通各小村。鄉政府駐仙下圩,距縣城27公裏。下轄21個村,270個村民小組,總麵積139平方公裏。境內有1座小(一)型水庫--下欄水庫和12座(二)型水庫,水源豐富,是全縣唯數不多的早澇保收鄉鎮。此外,還有豐富的石灰石、煤炭及高嶺土等礦產資源。 車溪鄉 85.4平方公裏 車溪原名“車頭”,地處於都縣中北部,梅江(贛江支流)中下遊北岸,江岸沿線長16公裏,地勢平坦開闊。東麵及南麵均以梅江為界,東與寬田鄉及段屋鄉一衣帶水;南與段屋鄉及嶺背鎮隔江相望;西與嶺背鎮接壤;北與仙下鄉交界。仙澄公路、寧安高速穿境而過,距縣城28公裏,距國省道主幹線10公裏,距高速公路入口10公裏。總麵積85.4平方公裏,山林麵積79772畝,耕地麵積21594畝,其中連片1000畝以上優質農田3塊,連片5000畝以上優質農田1塊,現代農業發展核心區3800畝。2016年,有台商企業1家,浙商企業8家。轄車勝、河邊、同輝、壩腦、羅坑、小汾、優勝、豐產、五豐、安塘、坳背、桃坑、朱坑、潮溪等14個行政村,179個村小組,總人口3.5萬人。鄉政府駐車溪圩。“十二五”期間,全鄉貧困戶脫貧1888戶2086人,“十三五”時期預脫貧881戶3551人。 段屋鄉 43.33平方公裏 段屋鄉位於於都縣東北部,中心距縣城33公裏,有仙澄公路穿境而過。東與寬田接壤,南和梓山相鄰,西靠嶺背,北與車溪隔河相望。全鄉總麵積總麵積43.33km2 ,其中耕地麵積12501畝(其中水田12296畝,旱地205畝),林地麵積47820畝(其中公益林麵積20294畝,主要種植樹種為鬆樹),水域4576畝。水庫9座,其中小(一)型水庫1座,小(二)型水庫8座,1萬立方山塘30個,小山塘300餘個。轄9個行政村、138個村民小組,總戶數6981戶,其中農業戶6714戶,總人口26836人,其中農業人口25776人,城鎮人口1060人。 全年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1.3億元,同比增長7.6%;實現固定資產投資8600萬元,同比增長10.2%,人均年純收入3650元,同比增長8%。全鄉新增輸出轉移剩餘勞動力2000餘人,新增勞務收入3000餘萬元,在外務工人員累計達7000餘人,實現勞務收入9200萬元。 怎麽樣?看完之後, 是不是對咱大於都, 有了更深一層的了解? 現在你知道於都哪兒麵積最大 哪兒麵積最小了吧 麵積大小咱們決定不了 但是人氣排名第幾 由你來定! 本文到此結束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。 |
相关资料 |